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

【說說】20181124 關於台灣的那些

|東奧正名

我自己的立場是希望台灣可以申請以台灣為名出征,我們總是在說台灣之光台灣之光,但是當我們舉出去的卻是中華台北,自己將自己貶低,連中華民國之民都不能用。

中華民國說出去總是被認為是中國人,就像我們出國總不會說自己是中華民國人,而是台灣人一樣,我只希望我們可以抬頭挺胸的說出我們是台灣人,讓大家知道我們是台灣為名的國家。

我跟我姊姊聊了這件事,他說要為選手著想,我就告訴他真相以及規則,他這才懂,可以很清楚知道很多人其實是不知道的。

希望可以有越來越多人能去關注公共議題,因為這就是生活,這次只是開始,接下來就是比誰氣長。



|同婚

同婚公投我只希望他們可以不要成功完成專法內容,就這樣拖到超時直接納入民法。

這次失敗相信對所有努力過來的人都是一次很深的痛,但是不要因為那些人放棄自己的生命,我們比起那些人有更多更多的時間,我們還能再站起來。



|關於九合一

自在局中,旁觀者清。

真的也希望民進黨能在這一次選戰中重新檢討,再次站起來,因為台灣大黨能制衡的大概就是民進黨和國民黨了吧。而且相較於親中的KMT,我寧願選民進黨或無黨籍跟小黨,希望大家可以認真看待台灣過去的歷史,真的。

歷史成就人民,人民,成就國家。

不過這些事情本身沒有完全的是非對錯,會有氣憤的言論沒錯,但是偏激到咒罵我就覺得不對了,是不是應該回來想想到底是不是少做了什麼,還有什麼我們需要去改善讓更多人理解,待在同溫層的同時,也要離開去看看其他 。


四年了,2018/11/24-25的這短短兩天,我們有看到了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景色,先遠離媒體大哭一場,然後我們一起努力監督這個台灣。

當我們不放棄自己,世界才不會放棄我們🌈



蔡英文慘敗 中德媒體怎麼看?
「台湾」名称で東京オリンピック参加申請の国民投票の結果について
解讀台灣公投:民主典範或民粹亂象?
直接民主常態化,就是變成日常政治的一部分,它的好壞取決於我們的制度怎麼做。改革不代表要走回頭路,把公投重新放回鳥籠,不是令它更嚴,而是有更細膩的部分要處理。

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

【上課】20181114 深頁十堂寫作課 第9期 課後心得

《洪震宇 專案講師——深頁十堂寫作課 第9期》 11/14 導言力


  「用一句話繞讀者上鉤。」

  這句話簡單又直白,就像課堂上提到說導言力就像是廣告文案,尤其是在練習的時候,如何將一句無趣的詞作變化,讓人被吸引有想閱讀的慾望。

  但是當我自己試著操作時那些字句仍是很平淡,尤其是在練習時被COR繞得團團轉,因為我還一直被綁在上一次的ROC裡還沒出來,雖然在聽大家的報告才終於跳脫出來,不過我又開始進入我最害怕的圈迴裡。

  "要怎麼寫才有趣?要怎樣才吸引人?這樣寫對嗎?"

  就像每次在做廣告圖時總在苦惱這些,我試著去觀察別人怎麼寫、與同事主管討論,但是即使做出來了成果卻仍不佳,漸漸的我就一直卡在裡面初步來。

  對於初入廣告類行業的我,文案到現在仍是我的罩門,也多少覺得恐懼。

既然這句話這簡單又值白,那又該怎麼做?
  • 抓對目標讀者。能不能讓人有情感的連結很重要,像是財經文章主打的受眾就不是我,而我的生活上也幾乎不會接觸當然就不會有興趣,但是因為經濟影響生活、菜價物價這些卻能吸引我,就像對不同年齡層的讀者內容就要調整一樣。
    先抓住目標讀者,才更好往下一步走下去。
  • 引起讀者好奇心。就像是推理小說使用人們的好奇心,其中三個元素便是認知斷層(矛盾)、資訊斷層(謎團)、情緒斷層(懸疑),前面總是不給你一些提示,感覺好像抓到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有,弄得我們心癢癢的想看下去,這就是讓讀者想看下去的作法。
  最後我給自己簡單歸納一次方法,先設定目標讀者,先把想說的內容寫下,最後再做整理歸納,然後就是試著加入到自己的寫作。

  勤加練習與大量觀察閱讀,希望不論是自己還是工作上的寫作討論運用能夠更加靈活。


2018.11.20 鈴

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

【上課】20181107 深頁十堂寫作課 第9期 課後心得

《洪震宇 專案講師——深頁十堂寫作課 第9期》 11/07 觀點力


  這次訪談我試著用上一堂老師說過的:「邊問邊整理,隨時要聚焦。」這讓自己回過頭去看紀錄時變得更為輕鬆,再回去聽錄音檔時也能更快抓到當時訪談的重點。

  不過在規劃問題時對於事後得做ROC與金字塔的整理,其實當下還是模模糊糊的不知從何下手,直到從同組員的討論開始才開始有點方向,但是當輪到自己時,疑惑、抓不到方向的感覺又浮現上來,直到同組學姊提出的的問題點。

  訪談的目標是人、是事還是物

  一語點醒夢中人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,討論過程中自己完全沒發現到,我訪談的對象雖然是負責人,然而負責人講的卻是老闆娘以及店,然而我想說的卻是負責人的事,全部混雜在一起造成了我無法說明清楚我自己想說的。

  就像課後大家分享心得時學員說過的:「別人講的,不一定全都正確。」


  練習、解構、重構

  找到了定位後,重點就在討論中慢慢出現,雖然報告時有些手忙腳亂,但是在同組的大家與老師的討論之下越來越有,「原來是這樣!」的感覺出現,而更多的果然是得多加練習。

  最近因為一些時事會與許多人討論,雙方在互相討論並總結出適合的方式與重點時,我覺得金字塔就是很好用的方法,過程中也會提醒自己,要知道怎麼將前後連結,才不會讓對方聽不懂,也讓自己沒方向。

  「讓別人接受的是觀點,不接受的是盲點。」

  學長那天說的話對於最近在看一些討論與文章有更深刻的體會,希望能透過這些練習試著讓人接受我的觀點,並且有效的理解,這是現階段我個人最希望能達成的。


2018.11.13 鈴

2018年11月4日 星期日

【上課】20181031 深頁十堂寫作課 第9期 課後心得


《洪震宇 專案講師——深頁十堂寫作課 第9期》 10/31 情節力



  『寫作,是滿足讀者的服務業。』

  對此我算抱持著一半的態度,我曾經聽過有人說:「自己就是自己作品的第一個讀者。」如果連自己寫的東西都讀不下去,讀者也不會有興趣,所以當這個作品賦予我什麼,我也希望這篇文章也能讓你得到什麼。


思考的邏輯

  一直以來寫自己的東西的時候都是很直覺性的,但是當要去思考這之中重重的連結,我想就算看著自己的文章也不一定能做到這件事。

  相較於前兩堂的摘要力與結構力,情節力的思考比我想像中還要困難,尤其是從ROA拉回金字塔結構的時候,怎麼做出連結,又要怎麼讓他有合理性,最終讓讀者能夠被文章吸引,以至於有所收穫,我想這個是我所缺乏的。


對簡單到複雜的想法

  要從一篇長長的文章中抓住重點並整理,對擅長整理資料的人來說,我想化繁為簡相對化簡為繁要來得簡單些,因為簡單所以更容易讓讀者去閱讀,有重點更是吸引讀者閱讀的重要之處。

  那簡單到複雜呢?一篇小小的文章,或是幾個簡單的元素,串聯、加長、擴寫,要考慮的東西更多,怎麼樣才不會讓內容空洞,會不會無聊等等。

  我自己的方法是先將想說的寫好,接著先看過一遍,接著放著幾天再回過頭來閱讀,往往這時就能夠發現哪裡不好,哪裡怎麼修改更棒。


運用的難題

  總覺得加法與減法總是一體,他不能夠被分開,但是要怎麼運用我還真的沒有什麼方向,不過誠如老師所說,多練習就是個方向,或許某一天就會頓悟到什麼也說不定。


2018.11.5 鈴